昨日,來咸寧高新區管委會辦事的市民發現,昔日一樓設立的一道玻璃門禁不見了,上樓辦事進出暢通了。咸寧市紀委介紹,6月起,該市對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辦公場所設置“門禁”專項治理以來,已有40余家單位拆除門禁,變“門難進”為“門好進”,以方便市民辦事。
據了解,今年6月,該市紀委針對市民反映的不少單位除大門外還設置門禁,不方便市民一事展開調查。全市共有58家單位在辦公樓或辦公區設有門禁,限制外來人員進入。調查發現,設立門禁的理由五花八門,有的聲稱怕外來人員上廁所,有的擔心推銷員亂竄,還有的怕非法鬧訪影響辦公秩序。
經核查,少數單位有安全、保密需要,或有上級部門明確規定,大部分單位無制度依據或理由不充分。結合相關法律和上級部門政策,咸寧市紀委給出整改建議:除中小學、幼兒園、檔案館、法院等十余家單位保留門禁外,其余均應拆除或改變安保方式。
記者來到咸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檢察院、咸寧傳媒大廈等單位探訪,有的門禁已拆除,有的已停止使用。這些單位均在一樓大廳設立保安,對外來辦事人員進行登記后引導其到相應樓層,全樓通行無阻。
市民余靖多次到咸寧市市場監管局辦事。他說,以前一樓設有玻璃門禁,上樓辦事得在門外登記,打電話確認后才能開門,心里就像有堵墻。前兩天再來辦事時,玻璃門禁不見了。現在仍需登記后上樓,但必要的安全制度可以理解,畢竟有形的玻璃門拆了,感覺少了一道墻。
咸寧市委書記丁小強表示,各級部門不僅要拆除設立在群眾面前的“玻璃門”“鐵柵欄”,更要拆除群眾的“心門”,通過轉變作風,改進服務,敞開為市民服務的大門。“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湖北省直機關工委黨校校長鄒德文教授說,咸寧市此舉是改進工作作風的突破口和風向標,最終目的是敞開大門辦公,提供便捷優質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從而改善營商環境,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