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武漢7月19日訊 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7月18日發布的研究成果顯示,已有650家企業納入武漢人工智能企業庫,較去年新增168家,增幅達35%。
據介紹,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研究團隊在2022年的基礎上組織調研了200余家全市人工智能典型企業,訪談了20多名國內外人工智能專家學者,累計召開6次座談會以及2次評審會,對全市人工智能產業進行摸底,最終編寫完成《2023年武漢人工智能企業庫》(以下簡稱《企業庫》)。
統計顯示,入庫企業中營收過億元企業49家,上市企業1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占全市總數的19.7%),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1家,獨角獸企業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17家,企業平均有效發明專利14件,主要指標較2022年均有大幅提升。
產業鏈分布方面,2022年武漢市人工智能應用層企業占全部企業的66%,較2021年上升5個百分點;區域分布方面,2022年武漢市人工智能企業主要集中在東湖高新區和武漢經開區,兩區人工智能企業數合計占比高達74%。其中,東湖高新區數量達占59%,經開區占15%。
梳理發現,武漢已初步培育并形成了一批在人工智能產業鏈各環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智慧醫療、機器視覺、智能芯片、智能制造等技術領域培育或引進了國內的領先企業。
近幾年來,武漢市人工智能企業保持著年均30%以上的增長,截至2022年底,650家人工智能企業中規上企業已達到224家,占比34.5%。對標國內先進城市數據,2022年杭州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營收2487億元,較2020年增長近千億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千家,位列全球城市第九位,規上企業占比超七成,人工智能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城市第四位;深圳2022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2488億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1920家。
武漢人工智能企業庫相關負責人指出,ChatGPT發布后,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算力需求空前旺盛,行業對高速率、低能耗的光芯片及高性能芯片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提升,武漢市發展與光通信、集成電路等優勢領域融合的人工智能產業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在優勢。
武漢市應注重本土龍頭企業培育,支持本地平臺企業開展內部孵化衍生本土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應用層企業發展,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將武漢優勢產業與人工智能前沿熱點相結合,打造“人工智能+光芯片+傳感器”產業鏈和“人工智能+北斗+智能網聯汽車”的特色跨界產業鏈;引留高層次人才,構建人工智能人才“引力場”; 加速建立科學的人工智能產業統計分類體系。
(通訊員:吳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