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今年我國生產的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武漢東風云峰工廠生產線下線。作為東風旗下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云峰工廠,是武漢汽車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也是2024年華中重鎮武漢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支點。
今年前三季度,武漢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達14720.98億元,同比增長5.1%;進出口總額達2908.50億元,同比增長16.8%,比上半年加快8.1個百分點。在全國GDP“十強”城市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成績單上,武漢排名第九。
一系列數據顯示出武漢經濟形勢持續向好。
而在一年前,武漢經濟邁進兩萬億俱樂部。武漢闖過2萬億,是中國經濟光明論的生動實踐和有力支撐。城市能級跨越提升,武漢發展站上了新的起點。接下來怎么辦,成了擺在武漢干部群眾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去年底召開的武漢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三個轉變”,加快把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勢、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其中,創新發展的問題居于首位。
2024年,武漢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提出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對加快“三個優勢轉化”作出更細化的布局,強調要把武漢打造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支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典范、超大城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樣板和保障國家發展安全的重要支撐。
2024年武漢的經濟發展主要靠產業創新。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武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穩中有進的“進”,主要體現在高端制造業增長較快,轉型特征明顯。從行業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44.2%;分產品看,智能手機、鋰離子電池、平板電腦、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3.8%、21.4%、12.8%、12.5%。
在武漢,以華工科技為代表的“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成勢,帶動湖北光電子產業規模接近萬億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武漢位居全球第13位。
2024年,武漢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
武漢籌建首批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科學家+工程師”攜手,目標是三年內攻克產業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研制重大創新產品。
武漢基金和江城基金兩只政府產業基金加速落地。2024年8月,在城市“耐心資本”助力下,“中國自動駕駛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登陸港交所,“武漢芯”嵌入更多智能駕駛大腦。
兩年前成立的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瞄準“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業做不了、但科技創新又必須要做”的事搞創新。兩年來,通過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轉化應用體系,武創院促成一個個創新單元牽手,激發出N個創新裂變。
2024年,武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主要體現在轉型上——
武漢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6%,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9.3%。在鋼鐵、傳統燃油車等傳統產業全面承壓的背景下,高新技術產業起到強勢支撐作用。
車用鋰離子電池是2023年納入武漢統計的“新物種”。2024年1-9月,以武漢為代表的湖北鋰離子電池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46.5%,增幅位列全國第一。
2024年前三季度,武漢全市出口增長28.8%。出口規模排在前列的是新能源汽車、手機等。華工科技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帝爾激光光伏激光設備……科技企業的高端系產品差不多剛下線就有海外訂單。
搶抓“軟件定義汽車”機遇,搶占汽車產業發展的“芯和魂”。武漢經開區招引東軟集團、科大訊飛等軟件產業頭部企業,培育了億咖通、芯擎科技等軟件信息領域獨角獸企業,形成了以汽車軟件為主導、車規級芯片等核心硬件為支撐的國際汽車軟件集聚區。
目前,武漢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55%。
以“闖關”精神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武漢在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闊步向前。(撰稿:趙代君)